印度:“白菜价”贱卖国有煤矿

发布时间:2015-06-15 09:09来源:国际先驱导报浏览:1025
印度开采煤矿 印度煤矿 贱卖煤矿
 
 
    一年前,当莫迪总理上台时曾经向印度人民发誓实现“零腐败”。5月26日,在印度人民党执政一周年时,莫迪通过印度各大报纸发表了一份公开信。信中说,长期以来,猖獗的腐败问题和优柔寡断的行为方式使印度政府几近瘫痪。如今,印度政府有条不紊地着手应对各种挑战。莫迪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少数人任意分配珍贵资源的方式被公开透明的竞拍所取代”。
 
    “白菜价”贱卖国有资产
 
    新德里国家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所教授阿贾伊·沙阿多年来最害怕的就是印度被商业大亨掌控。因为这些商业大亨可以凭借其同印度官员的关系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而留给国家的是巨大的“腐败泡沫”。
 
    和中国一样,几年前在印度开采煤矿是赚钱最快的投资方式。
 
    正因为有利可图,在印度一些矿业发达的地区非法采矿十分兴旺。比如在位于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霍斯佩特,这里因为拥有非常优质的铁矿石而闻名。然而,一个“大人物”在当地开采了很多非法矿场,每天都有数千辆装满矿石的卡车隆隆驶过霍斯佩特的街道。据印度媒体报道,据说这位能够“通天”的“大人物”利用政治关系,通过贿赂来避开繁杂且费用高昂的审批程序。
 
    镇上许多居民都或直接或间接地拿着他给的好处。矿主维什瓦纳特便是其中之一。后来印度调查局以涉嫌非法开采煤矿罪名逮捕了那个“大人物”后,维什瓦纳特也跟着丢了生意。
 
    这位“大人物”是怎么贿赂来避开审判程序的,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2012年印度审计部门的报告曾曝光政府涉嫌低价贱卖煤矿。报告披露,印度地方政府自2004年7月至2011年3月不经招标竞争,低价向一些私人企业出售国有煤矿资源,给国库造成1.85万亿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10.28卢比)的损失。当时的人民党指责以国大党为首的执政联盟在煤矿买卖中“官商勾结”,要求辛格“引咎辞职”。
 
    给行贿企业提供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并非局限于煤矿。之前,2010年11月,印度原电信部长拉贾被爆以“白菜价”向部分对其行贿的不合格企业发放2G手机运营牌照,涉案金额高达400亿美元(1美元约合6.12元人民币)。
 
    超九成承包商承认行贿
 
    在孟买,经常会看见一些尚未封顶的高层建筑。印度朋友告诉本报记者,孟买南部名为Adarsh的一座31层高的烂尾楼就是因为陷入腐败丑闻而停建,当初这座楼是计划为印度老兵和其家人兴建,但是后来所建单元房成了进献给政客的礼物。
 
    而最近《印度时报》公布的一份对印度15个邦私人承包商的抽样调查报告看起来更触目惊心:91%的受访者承认他们行贿,其中平均每个项目成本的9%用于行贿。
 
    一系列调查发现,行贿者给官员“黑钱”,后者则回报以工程合同,泄露开发计划、授予开矿、出售石油产品等权利以及解决银行“坏账”。一旦工程延期,官员拿到的好处可以高达工程款的20%。报告估计,工程额外支出的5%~10%落入贪官们的腰包。
 
    为防止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印度以《防止腐败法》为主体,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子法”。其中《中央文官行为准则》就规定,任何公务员不得利用其地位或影响为家庭成员在任何公司或商行谋职,家庭成员经商必须向政府报告。
 
    此外,印度实行的是比较特殊的审计体制,即主计审计长制。如果主计审计长发现某个项目或机构存在不合理开支或浪费了公共资金,有责任提请议会加以注意和有关方面进一步调查。前述“电信门”和“煤矿门”,就是审计部门查出来的。
 
    治理难度不小
 
    实际上,对于印度目前所普遍存在的这种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及其后果,谁都心知肚明,而且目前印度无论在野党还是反对党,都会高举反腐旗帜以迎合民众愿望。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治理起来难度很大。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曾经多次就此问题咨询印度朋友,他们的回答非常干脆,“要想认定某一个官员涉嫌腐败,必须有足够的举证证明,而要想查清这些事实将旷日持久,正因难以查清,很多涉嫌腐败大案的高官最后都会保释出狱,有些甚至继续担任要职。”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选民在决定投票给某候选人时,并不会去了解其腐败记录,相当多选民并不知道这位候选人是否腐败,他们关心的主要是这个候选人是否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好处。
 
    如此说来,印度真想改变目前官商勾结的现象,不仅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约束,还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改革,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共同监督的体系。但愿莫迪政府能够把其所承诺的“零腐败”革命进行到底。
注:部分数据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
资质声明